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下星期放榜

要不是新聞報導提及, 我差不多忘記下星期放榜了

當年放榜, 是我面對人生中第一個公開考試成績, 自然緊張非常, 不過在放榜前一晚, 我卻沒有如電視劇般去尖沙咀海傍吹海風, 或約一大班朋友去唱通宵k, 只是安靜的在家度過, 培養心情去面對未知的前路

那一夜我到底是否睡得安穩, 我忘記了, 只記得我跟自己說:
「無論結果如何, 哭過了, 笑過了, 還是要生活, 還是要繼續的」

雖然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有心理準備去面對不能原校升預科的成績, 不過那時的我已明白世事未必盡如人意, 以及現實的殘酷

結果是, 我以剛剛好的成績在原校升讀, 晉身下一輪殺戮戰場, 繼續在教育的運輸帶上被塞進各式各樣的模之中...

++++++++++++++++++++

出路...會考成績不好的話, 還會有嗎?
我不知道, 但我還是(選擇)相信有...

從某天開始, 我開始在城市中尋找出路, 收集出路...

出路,或許就在你身邊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問題不在考試,是在我們的社會

(轉貼至筆竟有你)

我門今期的專題是關於考試。今晚,我就去了考試。

這是個有關新聞報道的持續進修課程。當初選讀,一方面希望為大學修讀化學的我,為傳理知識「打底」,另方面因我開始了持續進修基金,需在限期內完成一些課程,並達到考核 水平,才能申領款項。這其實不難,合格(大約是C grade)就可以了。

在這兩個情況下,我應試、考試的心情,可說是非常輕鬆的。(我 今日下午才「快立」所有notes;考完後,也沒再回想試卷上的種種了)

讀中學時的我,考試可不是這樣。

中學時,會考、 高考,是我們非常看重的目標。中學的7年裏,最尾4年基本是為這兩個考試而返學。操past paper、不斷講英文練oral、「啦,你咁講嘢,小組討論時,肯定唔掂嘞。」——生活裏,或多或少1總是要(被)連繫上考試去。

可惜,即使這樣日夜被考試包圍,我,其實也不太玩得成這個遊戲——我的高考成績,其實只容許我僅僅進入大學。

那4年的考試氣氛,卻到我工作 後仍沒散去——畢業後幾年,有時我仍夢到,高考過後,還要回答一份份試卷,不然,人生就不被允許進入另一個階段。

今晚,我可以輕鬆面對考 試;過往,卻是無比大的壓力,甚至鑽入我的潛意識中。

同樣是考試,我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這幾日,我們走訪幾間學校,訪問第一批讀新高中學制的同學。不少同學,仍非常着重考試,尤其在新學制下,整個中學生涯只得一次公開考試,絕對是「一舖過」。

「我驚考得不好,唔夠考舊制高考的學生爭(入大學)」
「要博盡,因為唔知出到嚟做嘢,老闆係點睇……」
「我驚我們沒有競爭力……」

是了。要競爭——大學學位有限,新聞常說X個考生爭1個大學學位。為什麼要大學學位呢?因為我們的社會告訴我們,這是抓到工作的最基本的「入場」條件。要升職嗎?就要讀個Master了;做會計的,要不斷去考試考試考試,不然,會被淘汰。記得在訪問時,我問一位同學覺得在新學制下,自己像一隻什麼動物,他回答:「老虎,因為我們要被練到弱肉強食。」

這是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也是個悲痛欲絕的社會。

我開始想通我原先的問題——我 感到輕鬆,是因我的考試沒被框在「競爭」、「弱肉強食」的思想氛圍下,反之亦然。

香港的考試制度,一向為人垢病。其實,真正的問題不在於 考試(其他國家一樣有考試,但生活、想法卻可以跟香港人有很大差別),是在我們的社會——根據教育局說,新學制的設立,是要提升競爭力。 考試制度,只是某類型社會鑄造出來的一個產物,而我們又樂於把幾乎是一切,押注在一次考核上。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跟成績單一樣,是最簡單、方便、快捷的論述。只是,我們甘心、希望我們的社會變成這樣子嗎?我們還希望要多少個發惡夢、甚至跳樓的青年人?

為青年人發聲。 發聲的方向,其實是要瞄準這個社會。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沒有空間的教育

(轉貼自Peter's blog)


做了 100 個讀新高中的青年人訪問,聽他們說過往一年應付新學制的故事。之後,問卷被拿回公司做分析,他們的說話和表情,卻一直留在我心裡。

有位教授說起,其實讓學生談教育,無論新制舊制,說的都是一樣的辛苦、難熬。有誰會突然說讀書好輕鬆? 因此不好單憑這個用來比較新制舊制的優劣。

我也明白的。不過,事情是我並不滿足於接受教育本身是痛苦這個事實。不錯,學習要付出時間,練習需要克服沉悶。這些都是事實。但整體來說,如果學習成為一 個有知識、能實踐理想、目標是生命中能有成的人,是會帶來無盡的痛苦和挫敗,人生這件事就很不好玩了,長大之後也只有繼續痛苦的分兒。

正如有些人的工作是他的志願,教育為什麼不能是一個正面的過程?(邏輯上好像有點問題 …)

當然,我也在為書誌的狀況苦惱。這兩個狀況,其實應該是同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我把它們串起來思考。

我曾經將想法跟幾個同事分享,後來我作了一點修正,再記下來。

我覺得,今日的青年人,說沒有時間是真的,也是假的。真的,是他們真的被密密麻麻的時間表、功課、補習、課堂所塞住了,腦袋根本沒有空間裝其他東西;假的 是,他們當然有時間,上 facebook,掛網,唱K,看演唱會,大把娛樂方式,沒有時間的話,這些活動哪來的人?
那個問題其實是:他們時間是有,腦袋卻沒有空間了。所以他們說出來說的意思是:「(大腦)好忙,沒時間(運作)。」所以,功課畫了幾筆,他們又會去玩玩 facebook 和 msn。當然,這只是個人印象,不代表整體。事實上也真的有不少人連玩樂的機會都是沒有的。

腦袋沒有空間,因此每一項 input 要花的力氣都很大。像一個塞到爆的衣櫃抽屜,你每放一件衫,哪怕只是薄薄一條底褲,都得壓好一會才能勉強關上。那麼,無論你要放的是多華麗的東西,沒空間 就是沒空間,你不能怪衣櫃不夠大,你只能怪自己(或者很多不同的人)放了太多不等使的東西,從8歲到38歲的衫都統統塞進去,「那麼任何天氣都不怕沒衫 了」,這種恐怕只是我小學不想執書包、把所有書塞進書包的邏輯吧。

Breakazine! 最初推出的時候,不少人都讚賞內容正面,色彩夠豐富,可是29元的定價,不少老師同學都大搖其頭。「同學沒那麼多錢買書的。」有老師說。「我零用錢不 夠。」同學說。
其實29元,大約就是一本漫畫的價錢。一本漫畫,有誰敢說同學不夠錢買?

事實這是動機和承受力的問題:
在今日的教育制度之下生活的學生,
如果要放多餘的東西到腦袋中,可能要付10元也嫌太多;
如果有方法讓腦袋掏空一些、沒那麼迫,省點空間時間,1000元也可以排住隊去爭。

去玩、去做運動、hea、掛網,不是為了什麼建立自己的全人生命那些偉大理想,只是把視線離開那個爆格的抽屜,暫時好過一點而已。
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事實。

對於他們來說,你做的東西多麼有意思,他們也只會淡淡然對你說:「幾好呀,不過我不需要了。」

相比起來,光顧補習天皇,解釋出來是:「學校的老師不懂教,天皇教得我識。」如果用同樣的邏輯推演,會不會變成這樣的答案? 「學校的老師不停把新東西塞給我,天皇卻教我怎樣執好個衣櫃,舒服地裝得上更多東西。」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過往我們怪補習天皇只重技巧、忽略內容,會不會是一個錯誤的道德指控? 事實上,執衣櫃的技巧漸漸變成求生本能,否則一個人怎樣裝得下100年前可能5個人才知道的知識(沒數據支持)? 日校的老師是不是要感謝補習天皇,不是他們,學生回校還怎會聽得進其他東西?

說另一件事。

如果說,Web 2.0 已經是互聯網存在的常態,但這個常態,用在香港學生的學習上,卻很難說得通。

Web 2.0 的精髓在於「user-generated contents, peer to peer sharing」,即內容是由參與其中的人自行發出,再與人彼此分享,令內容的容量和時效性大大增加,直接令互聯網植根於生活中最細微的部分。這件事,關 鍵是motivation。沒有 motivation,用家就不會自行發表內容,除非你用錢用cert來利誘,但那已經不是自發了;peer to peer sharing 的先決條件是那件事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或興趣,而核心條件就是抽屜要有空間進行最基本的思考。

香港教育的產物就是缺乏學習興趣和自主動機的學生。學習的動機,一點都不單純,目標往往不是滿足好奇,而是要為未來工作準備。而這種學習,又往往不是他們 心裡所渴望的。競爭力對於一個城市也許很重要,對青年人的未來也許也重要,但對於一個人的個人成長來說,這算甚麼呢? 很多同學都說,其實他們感覺被學制牽住,自己像狗一樣。其實稱自己做狗這個說法令我很震撼,我估不到學生像自己看得像狗一樣卑微,而主人竟然是教育制度。

在這個「裝不下新東西、提不起新興趣」的環境之下,我有時想,想一本饒有興味的書誌或者一個讓青年人自由分享思想和觀察的網站可以很受歡迎,會不會根本只 是一種美麗的幻覺?

如果30年前蘇恩佩發現青年人的籠牢是價值觀的失去,後來《突破》雜誌受到了認同,那麼,要突破今日這個缺乏空間的困境,我們又可以做什麼? 作為青年媒體工作者,這個今日結結實實、還在不斷增厚的大殼,我們可以做什麼?

待續 … (想不到)

2010年7月17日 星期六

考Oral#5

(續前文, group discussion結束, 開始與examiner隻揪的環節)

當年我考會考, 都有與examiner隻揪的環節, 但形式是問examiner問題, 再把他的答案在group discussion中討論, 可是會考oral形式已改, 我根本不知道隻揪環節是怎樣

我是candidate A, 是第一個與examiner隻揪的人, 沒有機會看看別人如何應付這環節

Examiner: Why do people scare animal? You now have one minute to answer, start now. (連隨按動計時器)

嘩! 連預備的時間都沒有?! 考急才喎!

腦袋亂成一片, 什麼都想不到, 唯有胡亂答一些不所所謂的答案, 根本不知自己在說什麼, 沒有理會臉孔發黑的examiner, 也不在乎三位組員的目光, 東拉西扯地捱過一分鐘了

之後, 到candidate B的健碩女

我記不起examiner問了什麼問題, 只記得健碩女在examiner問完問題後, 沒有即時回答, examiner唯恐她聽不懂問題, 於是再問一次

我看見她的身體在發抖, 明明很想回答, 但答不上來, 課室內死寂的氣氛, 令她更緊張, 如同一頭待宰的動物, 無力地掙扎

只見她一字一句地讀出她在note card所寫的句子, 並不算是回答examiner的問題, 但這是她唯一能做到的事情

我很難過

隨後的箍牙男和醒目男與examiner隻揪, 不過不失, 總算過關

在試場內度過了十來分鐘, 考試便結束了

我的末代會考也結束了

在一切結束後, 我開始思考: 到底我為什麼要花錢, 考一個根本不影響我前途的考試呢?

--------

考試結束至今, 已經一個月了, 但那幾個同組的後生仔女的臉孔, 仍然在我的腦海中

我不斷思考, 他們那種表現, 在競爭激烈的考試中, 勝算不高, 要是考不上, 他們可以怎樣呢? repeat,毅進, 展翅, high-dip., 副學士...看似出路多多, 但通通只是成年人用來安撫他們, 以免推高失業率的虛招而已

說到底, 大學學位還是終極目標, 沒有這張"入場劵", 後生仔女的路肯定難走

可是, 即使考上了大學, 又代表什麼? 還不是面對另一場殺戮戰場, 爭奪有前途有錢途的工作

在社會大學混幾年後, 在哪間大學畢業, GPA幾多都不再重要, 因為已在玩另一套遊戲規則了

然後, 發現一紙"入場劵"不能保障什麼, 於是不斷的再進修, 考更專業的資格...在一個又一個考試中輪迴

我們以為証書/專業資格便是一切, 殊不知得到一張沙紙不等於得到箇中的知識

------
當年我是殺戮戰場的勝利者, 也不代表我真的勝利, 只是在一兩個回合中小勝, 踩著別人的頭爬上去, 因為別人的死, 成就了今天的我, 不過到最後, 我還不是成為僱主眼中差勁的大學畢業生?

當日所學所背, 早已拋到腦後, 甚至我想過在會考後, 一把火燒掉所有中國文學的課本和筆記(最後都沒有, 因為預科還要讀) 我又不是做文人, 做學者, 那些知識對我今日工作處世到底有什麼作用? 考試這個遊戲, 到底有什麼意義?

每天花時間溫習讀書, 把課文背得混瓜爛熟, 忙碌得沒有享受青春, 沒有空間從老師身上學習做人處世的人生智慧, 考試成績是不錯啊, 但做人技巧卻爛透了

我們這個教育制度, 到底在培訓怎樣的人? 我們想有怎樣的下一代? 我們想將來有一個怎樣的社會?

今次再考會考, 我未必撕破到當年的夢魘, 但看到當年看不到的邪惡

(待續...還有嗎?)

-------
後記:

從試場出來後, 箍牙男從後跑上來跟我說話, 說我的隻揪問題比他的容易, 他想到如何回答我的問題, 卻想不到如何回答自己的問題(!)

可恨的是, 去到校門時, 我只顧著問校工如何離開, 沒有好好把握機會跟箍牙男詳談, 問問他的會考心情, 否則今次的體驗就更立體了, 嗚

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考Oral#4

(續前文, 我跟三位組員[醒目男, 箍牙男, 健碩女]從preparation room進入examination room)

一打開班房門, 一男一女的examiner銳利的目光迎面而來, 我不禁心頭一震, 但隨即想起body language是評分標準之一, 便瞬間變臉, 向他們微笑示好。「伸手不打笑臉人」這種混飯吃的技倆, 是我在社會大學打滾時學到的, 相信其他三位年紀尚輕的組員還未學到這招數吧!

不過, 此行的目的不是要鬥贏班後生仔女, 因為我年紀較他們大, 較他們優勝是應該的, 並無可誇的地方

我覺得自己應該盡量幫幫他們, 希望全組的成績都"過得去"!

試題是討論香港人養寵物的習慣, 題目提供港人養寵物的數字和寵物種類等資料, 也有建議的討論內容(!)

"We now have 6 minutes, you can start discussion now." 其中一個examiner說

一開波, 醒目男首先發球, 主要是greeting同講討論題目, presentation格式背得混瓜爛熟, 是技術型的人, 箍牙男與我你眼望我眼, 我不跟他爭, 然後他開口接波, 到我接過第三球, 接下來的應該是一直沒有發言的健碩女, 但她沒有接上討論, 課室頓時變得寂靜, 令我們三人大吃一驚!

我見健碩女其實很想講, 但講不出來, 一定有原因, 於是我瞄瞄她的note card, 是full sentence, 即如果話題不是她所預算的, 她根本沒有內容可以搭嘴

「死喇...」我心想, 我替健碩女擔心

醒目男在片刻的沉默過後, 他再度發言, 講的仍是試題所提供的背景資料

「齋背書唔得喎...」我又在想

幸好, 箍牙男接著講出他對養寵物的看法, 我見examiner的表情都寬容了一點

我承接箍牙男的話題, 再講出個人生活經驗, 可能刺激到三位組員思考吧, 大家開始放膽討論, 氣氛較最初輕鬆, 唯獨健碩女仍然不發一言, 我為她感到焦急

討論的時間只剩兩分鐘, 要討論的話題都講得七七八八(!), 為了能討論到最後, 我便提出「為什麼港人喜歡養狗, 但又有很多人遺棄狗隻」這條試題中沒有明確寫出要討論的問題, 令箍牙男和醒目男感到吃驚, 但轉瞬間都能承接話題

我見時間無多, 便嘗試製造健碩女可以發言的空間, 問問她對遺棄狗隻的看法

她跟著note card上寫好的句子, 說自己有養狗, 講出她與所養的犬隻的相處故事

聽罷, 兩位examiner臉色一變, 大概認為她沒有留心正在討論什麼, 只顧著讀稿

「大鑊!」我是否害了她?!

於是, 我嘗試替她打圓場, 說從她的故事中知道她是一個好主人, 不會忍心遺棄心愛的寵物, 是其他主人應該學習的榜樣之類

我不知道能不能她解圍, 只是我知道如果不替她做點什麼, 她可能死得很慘

"do do do..." 考試計時器響起, 小組討論部份要結束了

接下來, 是個別與examiner隻揪一分鐘的環節

(待續)